省地质工程公司党委书记 艾康洪
如何在地勘单位培养使用经得起职工群众和实践检验的年轻干部,事关地质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各地勘单位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省地质局地勘单位实际,就如何正确培养使用年轻干部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
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将培养使用优秀的年轻干部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各地勘单位党委班子在抓地勘经济的同时,也要投入足够的精力来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花大力气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地勘经济的基础,同样只有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地质事业才能后继有人、蓬勃发展、长盛不衰。
要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错”的观念。部分地勘单位领导往往只关注是否选对人、用对人,而忽略对单位年轻干部的摸查、关心,忽视对年轻干部培养的总体规划。单位许多有潜力的“苗子”因得不到重用而错失良机,而真正需要用人时又感觉无人可用。因此我们要有唯恐埋没和耽误人才的惜才、爱才之心,要用时不我待的心态对待年轻干部,对看准的人才“苗子”,就要加大培养力度,早压担子,鼓励年轻干部冒尖露角。
要坚决摒弃论资排辈和凭个人好恶选人用人的错误观念,要选用德才兼备之人,要凭作风、实绩用人。选人用人的标准如何决定了所选之人、所用之人的素质,也必将影响地勘单位的发展。若论资排辈选人用人,则势必抑制单位内干部人才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整个队伍就会缺乏活力和朝气;若凭领导好恶选人用人,则有可能选用一批“老实听话”、阿谀奉承的“庸人”或“小人”。因此选人用人的标准应是选用德才兼备之人,重德就是要看大节、看主流、看本质,看能否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服务;重才就是要看能否创造好的工作业绩,能否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二、做好年轻干部人才储备
建立竞争机制,大力提倡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多种干部选拔形式,营造优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只有在干部选拔时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激发年轻干部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热情和动力,从而让更多、更优秀的年轻干部凸现出来。选拔干部时要放开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完善选拔机制,既不能单纯以“票”取人,也不能片面地以“分数”定胜负。
建立局、队两级优秀青年后备干部人才库。根据局、队地质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规划,分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立局、队两级优秀青年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调整充实队级领导班子的主要来源。对选出的后备干部实行梯次管理,既有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应用型”人才,又有面向中远期的“储备型”人才。
三、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
强化对年轻干部的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水平。近年来地勘单位年轻干部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接受能力较强,但往往进入单位后多扎根基层,专注于某一岗位或具体业务工作,工作面比较窄,视野不开阔,大局观较差,还有部分年轻干部重视经营管理或专业技术学习,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此必须强化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要把教育培训年轻干部作为地勘单位行政及党建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鼓励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年轻干部因参加工作时间短、工作经历少,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往往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的多岗位实践锻炼,通过干部轮岗、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锻炼,应尽量避免长期在一个固定岗位上工作或者长期从事某一局限的专业工作。在工作中要舍得给年轻干部压担子,鼓励年轻干部主动到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去锻炼,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爬滚打,才能逐步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
加强年轻干部党性锻炼,严格作风要求。年轻干部大都在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成长,一路顺风顺水,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锤炼和艰苦条件的锻炼。但事业发展和人生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挫折磨难,遇到诱惑和考验,如何才能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关键一点在于对年轻干部加强党性锻炼,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基层体验式锻炼、与职工群众融为一片等途径,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年轻干部自觉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当前新形势下,年轻干部特别要注意讲政治、严作风、守纪律,要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反腐倡廉的模范。
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使用机制,让更多的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由于历史原因地勘单位队伍中中层干部占比较高,普遍为年龄较大、资历较老的同志,这些同志一旦提拔后除非犯较大错误一般都不会降职降级,因此普遍存在干部人数超职数现象。2012年省地质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出台后,进一步明确地勘单位中层干部及领导班子岗位设置,且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若不能建立能上能下的有效的干部使用机制,靠自然淘汰、内部消化,很多单位3~5年内均不能提拔干部。因此务必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使用机制,对一些长期业绩平平、碌碌无为的中层干部,可采取职工测评、末尾淘汰、问责、劝退等多种形式劝逼他们“让位”,为年轻干部腾出一定的岗位,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