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部的核心能力是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2日点击数: 次

毛主席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是代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特殊群体,其政治思想、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也直接影响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这次省地质局组织北大研修班,目的就在于提高我们地勘单位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五天的紧张学习,结合地质队面临的深化改革,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与提高    

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和知识素质的最根本体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统筹兼顾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人善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对风险和危机处理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1 、领导干部的政治鉴别能力, 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政治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眼光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政治路线出发,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重大原则问题上能够划清界限,及时察觉那些起于青萍之末的风向,不被假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洞察其可能带来的社会政治后果,并据以正确地确定我们的政治态度和行动。有没有政治敏锐性,是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的重要标志和合格与否的衡量标准。当前就是要按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四个意识的总要求,自觉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继续深化改革,实现历史赋予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总体目标。    

2 、领导干部的统筹兼顾能力, 统筹谋划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并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和矛盾摆上突出位置,集中全力尽快解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当今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就必须要提高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的能力,妥善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    

3 、领导干部的公共服务能力, 政府的宗旨是执政为民,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具体组织实施公共服务的领导干部而言,其素质和能力高低,不仅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关系到执政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如果领导干部公共服务能力强,公共服务质量就会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就相应会高,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就强。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能不能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是党和政府公信力程度突出体现。因此,搞好公共服务,提高领导干部的公共服务能力既是党的宗旨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本质要求。    

4 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一。提升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 , 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提升理论素养、善于科学思维、集纳群智民意、投身科学实践和健全激励机制 , 是提升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开拓创新关键解决领导干部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的问题。    

5 、领导干部知人善任能力, 即在选拔任用下级干部工作中,选拔选用什么样人和怎样选人用人,对于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准用好了干部对于凝聚民心,推动工作,具有极大作用。反之,选错、用错了干部,则会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给党的威信和事业造成严重后果。知人善任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一,知人是基础,用人是关键。坚持任人唯贤,通过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认识干部,把群众公认,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6 领导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充分认识提高领导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广大领导干部沟通协调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须要求;是履行领导职能,提高效能的需要;是增强单位凝聚力,发挥组织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有效手段。    

7 领导干部的应对风险和危机处理能力,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各级领导和公职人员担负着组织、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只有掌握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才能有效履行职责,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领导干部而言,应当着重提高以下几种能力: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敏锐的鉴别能力;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快速应变能力;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深刻反思能力。    

8 、领导干部的维护稳定能力, 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当前,由于境内外因素的影响,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突出,维护稳定的难度显著增大。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维护稳定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维护稳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把握形势,做到见事早;落实责任,做到工作实;依法行政,做到法纪明;加强引导,做到人心稳。    

9 、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舆论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如何运用和应对好媒体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妥善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合理处理危机、有效疏导情绪、树立良好形象成为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对微信、微博、论坛等各种网络媒体兴起和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民意表达的渠道日益增多、自媒体的影响也日益增强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提高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的认识。要摒弃“添乱”的观念;克服“害怕”的心理;杜绝“瞒骗”的恶劣方式,按照危机处理预案要求,采取“敢于面对快速反应、把握正面效果真诚透明、不迁怒媒体、稳妥纠错和善后追踪处理”等科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负面为积极,牢牢把握事件的正确走向。    

10 、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法则,每个人的事业、人生无不从学习开始的,学习的最大目的在于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其中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学习能力。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眼光、把握科学发展规律、能够开拓创新、善于驾驭全局的优秀干部。有必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注重学习效果;增强学习能动性;落实学以致用实践;不断总结升华成为理论飞跃等学习风尚。    

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提高,对于我们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力的提高必须不间断地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躬行实践中得到应用。    

我们地勘队伍原来是中央管理,虽然属地化已经十几年了,但我们专业相对狭窄,文化和观念,融入地方不够全面,这次学习,听了教授们的讲课,我们耳目一新,受益良多,对于提高我们地勘单位领导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矿业与地勘的历史、面临困难形势的挑战    

通过学习,结合地勘单位面临的深化改革,我们也进行深入思考,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者,我们地勘单位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国家改革发展的需要,这支有着“三光荣”传统、功勋卓著的地勘队伍,又一次面临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浪潮。    

1 、矿业和地勘历史、现状和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强度,决定着矿业发展的布局与规模。矿产勘查是矿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前提。矿产勘查工作景气与否,取决于矿业发展的状况与盛衰。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截至目前,全国已发现矿产 172 种,其中能源矿产 12 种,金属矿产 59 种,非金属矿产 95 种,水气矿产 6 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 162 种。正是依托这些矿产资源,我国从一个矿业小国发展成为矿业大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我国因矿而兴的各类矿业城镇有 400 多座,矿业城镇人口约 3 亿人,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建成了包括能源、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及建材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矿业及其原材料加工工业体系。迄今,矿产资源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业开发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着 95% 的能源、 80% 的原材料、 70% 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    

2 )近十年来,尽管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全国各类非油气矿山企业从业人员由 2005 年的 769.2 万人减少到 2015 年的 519.01 万人。如果加上石油行业的 200 万职工,地勘行业的 47 万职工,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式职工近 7600 人,矿业职工仍有近 700 万人。    

2 、目前全球及我国的矿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 )近几年来,全球矿产品需求动能持续减弱,全球矿业形势呈现的下行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态势凸显,资本市场出现困难,矿业投资呈削弱、下降趋势,资源价格剧烈振荡,大宗商品及主要矿产品价格呈现高位下跌趋势。同样,我国的矿业形势难以独善其身,除了大多数矿产品价格下跌、产值下降、经营利润严重缩水,与行业“黄金十年”的景象形成对照:近几年我国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的热情明显降低,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下降。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质勘查投入从 2014 年的 1145 亿元下降到 2016 年的 781 亿元,下降 31.8% 2013 年,矿产勘查投入比 2012 年下降 12.14% 2014 年同比下降 17.81% 2015 年同比下降 19.66% 2016 年同比下降 29.08% ,基本相当于 2007 年的勘查投入。    

2 )中国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我国矿产资源消费必将整体进入增速减缓区。被称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经济自 2012 年开始步入下行通道,随即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点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程序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改变了我国经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路子,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减少。    

3 )全球经济不振也是矿业形势不振的直接原因。自 2007 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特别是 2011 年下半年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整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使全球经济形势尽显疲态,且复苏乏力。    

就矿业周期理论分析,矿业经济仍属于“周期性、区域性调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东盟、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矿产资源刚性需求量的释放,仍然有望扭转全球矿业下行颓势而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但增长幅度不一定能赶上刚刚过去的“黄金十年”。从整体而言,如果世界不出现大的颠覆性变化,比如世界大战,随着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的完成,世界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量肯定会呈下降趋势。    

4 )仅从中国矿产勘查而言,当前市场出现收缩还有一些具体原因。由于我国矿产资源禀赋较差,矿产品勘查开发成本高,在当前国际矿产品价格低位震荡下,国内矿产品市场竞争力低,致使投资者看衰矿业发展前景,必然制约矿产勘查工作开展。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传统矿产勘查开发方式必然受到严重挑战。    

3 .民生地质工作的突显对地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美丽中国”、“美丽广东”口号的提出,民生地质工作的重要性突显,政府将缩减矿产地质勘查方面的投入,加大水工环地质的投入,这一个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地勘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必将加快推动地勘队伍的转型升级。    

三、深化改革是实现地勘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加快推进去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矿业疲态不见转机、社会投资急剧减少、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产勘查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矿业发展将不再高歌猛进;同时随着社会更加注重保护环境,矿产勘查工作必将转变战场,因此,深化改革是实现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全国地勘单位改革历史和现状。    

地勘单位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可谓历经波折。    

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地质工作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改革就开始启动。改革的实质是地质工作实现分体运行: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由国家实施;商业性包括矿产勘查由市场为主运作,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地勘单位要企业化。原地质矿产部的体制改革 1994 8 月获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的批示,到 1995 年成立了地质调查局和集团总公司筹备组。 1997 年已制定具体改革方案,后因地矿部撤销而未实施。    

“工业部门的地勘单位在 1983 年由石油部改变为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从冶金部分出的有色金属部分,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改为核工业集团总公司。原部属地勘队伍均归入各总公司。”“石油部门的 40 多万地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企业化,走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国家给其探矿权,还给了探矿经费和探矿成果,总公司从 1988 年开始从开发利润中提取勘查经费,后实现了公司自筹勘查经费。其他总公司还是采取勘查开发分离,勘查靠国家,改革靠地勘单位自身多种经营的途径,进展很慢,困难重重。”    

2 1998 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加大了地勘队伍体改力度。 1999 年后陆续将全国地勘单位属地化到省,有些省将一些工业部门的地勘单位进行调整合并,分类管理。    

3 2011 年中央发布了分类推进改革指导意见。据统计,全国已有北京等 21 省(区、市)完成分类,分类方案已得到省(区、市)编办的批复。黑龙江、四川、云南、甘肃 4 个省部分单位未完成分类。如黑龙江省有色局及煤田局、四川省地勘局、甘肃地勘局有 7 家单位另行批复,云南地勘局大多数暂定为公益二类。吉林、内蒙古、江苏、广西、青海 5 个省区未完成分类。“以全国属地化管理的地矿局(地勘局)为例,从 24 个局的 446 家单位(包括局机关)完成分类情况看,公益类单位比重为 88% (公益一类占 29% ,公益二类占 59% ),生产经营类为 12% 。”其中,“公益一类比例高的是河北、宁夏、浙江,占比 40% 左右;公益二类比例高的是黑龙江、山东、山西、甘肃、湖南、重庆、贵州、福建,多数超过 50% 。”    

4 2017 年上半年,各省地勘单位的改革情况也颇受关注: 5 月下旬,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公布了人员安置等方案;山东地矿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泰山地勘集团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正式揭牌成立;陕西完成企业集团组建并划归省国资委管理。新一轮大幅度转企改革势在必行。    

(二)地勘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    

1 、存在主要问题    

1 )目前国有地勘队伍有 30 多万人,直属中央的 6 万多人,属地化的近 28 万人,绝大部分队伍拿不到矿权,也无资本找矿开矿,基本上是承担国家与地方政府项目及为矿山企业打工服务。由于矿业不景气,地质项目减少,地勘单位资金积累少。不少队伍维持生存都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的条件很差。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业内人士直言“地勘单位是弱势群体”。    

2 )“矿产资源勘查属于风险投资。行业平均成功率仅为 3 5% ,平均投资周期 17 年左右,平均投资回报 15 倍左右。”矿产资源勘查周期长、投资多,不同于一般风险投资,很难依靠个人和单一企业来持续保障投资、承担风险。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勘查企业无法上市,找矿勘查融资难。缺乏持续稳定投资,找矿投资难以为继。”    

3 )水工环地质工作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市场竟争激烈,就我们目前的体制难以适应,国家对二类事业单位从事市场经营,还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投资、资产、财税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均存在明显政策缺陷,实际操作前后实据,束缚手脚难有作为。    

4 )按照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5 年底要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截至 2016 年底,有的省区没有完成分类。这也说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难度大。因为直接影响后面的薪酬、社保、财政投入等多方面的机制创新。其中,分类标准和界限模糊是症结所在。    

5 )至今,地勘单位体制改革历程已达 30 多年,主要队伍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错失了矿业繁荣孕育的一次最佳转型改革机遇。如果地勘单位改革在矿业发展的黄金期进行,那时地勘单位受矿业大发展的带动,项目多到干不完,效益也颇丰,有雄厚的资金作底,如果那时进行地勘单位体改相对更容易。但是近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矿业下行,连累地勘经济低迷,很多地勘单位经济困顿,甚至有的连发工资都困难,这时进行地勘单位改革,难度无疑大为增加,但在形势越发严峻的情况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这是形势倒逼改革。    

6 )勘查投入特点是早期勘查项目因为风险高、周期长,资源储量不明朗,风险投资并不愿意投资。随着后期勘查的深入,资源量越来越清楚,如果资源禀赋好,地勘单位手握这样的项目,不愁找不到资金,也就不再那么渴望风险投资了。因此,建立一套风险投资、融资体制机制非常关键。但目前矿政管理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困扰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2 、面对机遇    

1 )随着国家实施资源发展战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国外勘查市场将势必兴盛,努力练好内功,参与国际竞争、技术服务和矿业投资必将形成巨大空间。    

2 )加强分类改革指导,政策区分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和商业性地勘项目,让一类公益类单位不再从事商业类勘查和投资经营,为企业或企业化改革二类地勘单位拓展市场空间。    

3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要采取渐进式改革,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拨款方式、分类指导进行等方法逐步循序渐进推进改革。给企业、或企业化改革单位预留改革时间。    

4 )在做好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保持单位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基础上,要继续大力压缩在职和上岗职工人数规模,但不要搞硬性指标,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方式的改革,使地勘单位感觉到压缩在职和上岗职工规模有利,减轻历史包袱、使转企地勘单位轻装上阵。    

5 )从全国先行先比较成功的企业化改革地勘单位,吸取经验教训,为后期改革的地勘单位提供示范。    

6 )随着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水文地质、工程建设、海域调查、旅游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与保护等加强兴起,特别是我们广东省,民生地质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这为地勘队伍营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3 、深化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当前形势,我们对地质工作与国有地勘单位队伍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部署。一是加强国家对地质工作的领导。地质工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作,涉及多方面工作,需要国家统一规划、计划、组织领导。二是适当调整国家地质工作重大政策和加大地质工作强度,适应国家需求。国家地质工作不仅进行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亦需要进行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从国家实际需要角度出发进行安排。建立国家矿产勘查风险基金(国内外)支持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更好地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署。同时,加快建立矿产勘查市场,组织矿产勘查公司入市,融获社会资金进行勘查工作。    

2 )为有效推进国有地勘队伍体制改革,队伍的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这支找矿功勋队伍是中央各部所建,其改革需要中央的统一设计,制订统一最佳的改革方案。在目前体改的关键期,国家组织专门机构,汇总、分析研究全国地勘队伍体改状况,研究确定下一阶段体改总体方案,制定推进企业化改革的各项政策,统一领导或具体指导、协调这支功勋队伍的体改工作。    

3 )国有地勘队伍体改的最终目标是分为三支队伍。一支是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调查勘查队伍,属事业单位,为中央、地方地质队伍,由中央、地方财政出资,为公益一类单位;另一支属于矿业界的地质勘查公司、矿业开发公司、矿业中介服务公司,具有实力的以工程地质和工程施工为主的地勘队伍等,为企业。企业化过程中国家财政给予必要的资本金及有关政策,通过不同形式切实得到落实;第三支是兼顾前两支队伍的工作内容,中央与地方财政部分拨款,目前称之为“公益二类单位”。同时,体改实施方案应充分考虑现有实际情况及基础,采取相对可行有效方案。    

其中,陕西省采取的以省内地勘局为整体的企业化型式值得借鉴。政府对企业化单位的国家事业费采取老人老办法,并给予支持政策,经 2009 年至今各单位集团公司艰苦奋斗,取得较大进展,企业化程度大为提高,各单位运行及经济状况稳定增长。总的来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4 )当年,对国有地勘单位油气地勘队伍企业化,国家给予了政策支持,给矿权、给找矿资金、给找矿成果及新建矿山基建费;对“人头费”保持“老人老办法”,并支持退休职工进入社会保险系统。目前,也应对拟定实行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考虑到找矿开发周期较长,企业化改革的时限建议以十年为期。    

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的要让有关政策落实到位。如地勘单位参与矿权有偿转让收益分成问题,矿权登记和转让问题,土地划拨、使用转变性质问题等等方面。地勘单位改革缺乏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政府引导。长期的形成的“无形资产”-地勘成果因政策原因基本上归国家;各级政府对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和企业化发展方向缺乏统筹安排。    

5 )我国地勘队伍仅依靠划归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还远远不够转型商业勘查,企业化发展是国内多数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方向。发展我国商业勘查,国家必须解决政策层面的问题。同时,地勘单位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和习惯,根据商业勘查投资规律引导商业勘查成功。借鉴成熟的国际市场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尽快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努力营造适合商业勘查投资多元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6 )地勘单位体制改革是艰难的破冰之旅,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目前讨论主要观点,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地勘单位自己要强身健体,将自己变得更强大;二是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期,所在地的省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以此为契机,让地勘单位走上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7) 在深化改革中找准我们的定位。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地质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减员和压缩编制,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地位,提高服务本领,更好地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和民生地质的优质服务。我们认为广东省的地勘队伍绝大部分应该保留在公益一,二类性质为宜。    

8 )在专业化分工上下功夫。地质队要精简队伍,优化专业结构,建议在目前地勘队伍分布的的基础上“合并同类项”。减少内耗和恶性竟争,提高服务质量。    

9 )解决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起动问题。一是人事改革从现在开始,要采取具体政策,总体而言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要考虑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地勘队伍为国家和国民经济做出过的巨大贡献,和老有所养、以人为本的精神,建议再来一次给予三十年工龄和离五年退休的同志提前退休的机会;或者固化现有地质队职工的事业单位身分,体现其对地质事业做出的贡献,对改革后新进的人员,采取“新人新办法”。二是给予地质队改革的政策支持,包括矿业权政策扶持,地勘单位原划拨土地及有关物权的扶持政策,财政策的扶持。    

四、提高干部能力是改革发展基本保障    

地勘单位改革与转型,不仅关乎地勘单位的发展,更与身在地勘单位的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是热点话题,关注度自然也高。挑战前所未有,“与以往不同,如今地勘单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将倒逼地勘单位加快改革进程。”    

正因为地勘单位是在整个矿业形势下行,经济运行困难的情形下,倒逼实施改革的,尤其在相关政策还不配套情况下,由此给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提高基层地勘单位的领导干部核心能力,保障深化改革和发展能顺利有效推进非常有必要。    

随着地勘队伍的转企或企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势必会触动少数不适应改革人群或个人的利益,也会造成单位少数职工离岗、降薪而造成收入降低阵痛;工作强度、市场压力和复杂管理等经营强度增大;与市场接轨造成工作环境改变、条件变得短期恶劣、拓展新业务学习新技术压力增大;事业身份改变引起对未来忧患的思想困惑、投资风险压力、市场复杂变化等思想疑虑变大;新体制、新机制、新组合造成个别职工短期不适应等等所带来的新问题,都可以使深化改革的地勘单位的稳定和发展形成新挑战,这就要求根植于基层的地勘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以为党、为企业、为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提升,才能适应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等复杂变化的要求;才能在深化改革和发展浪潮,临危不惧、自如应对;才能在转企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知人善任、统筹兼顾,成为单位锐利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同时地勘单位深化改革,越到深水区矛盾会越尖锐,问题也会越新奇、越错综复杂,这就需要地勘单位领导干部,善于集思广益、善于学以致用、廉洁自律执政为民才能睿智地化解各种矛盾。    

总之,地勘单位的深化改革是国家力推不可阻挡一项政策;地勘单位由于经济下行,也倒逼地勘单位必须改革,不改革将死路一条;而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必然给地勘单位带来不可预知的新问题、新挑战,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配套支持,更多的是需要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同时,起领导带头作用的地勘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身核心能力的提高,才能适应今后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地勘单位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提升是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北大专题研修班二组  

2017 8??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1 365bet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48701号

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地质大厦 邮编 510080